我国注册船员数量已突破203万人,持续为全球航运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的《2024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注册船员总数达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较十年前增长超54%。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我国船员队伍规模的持续扩大,更反映了航运业在全球化贸易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船员队伍结构优化,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海船与内河船员协同发展
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主要服务于国际航行船舶和沿海运输,支撑我国外贸物流链安全畅通。
内河船员:106.57万人,同比增长2.7%,其中女性船员占比约23.2%,成为内河航运的重要力量。
专业分工细化:电子电气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在1700-1900人区间,适应航运业电气化、自动化趋势;驾驶、轮机专业招生人数分别增长至12017人和9242人,满足市场对高级船员的需求。
培训体系完善,岗位胜任力增强
2024年,全国船员培训机构完成船长和高级船员适任培训17554人,值班水手、机工等支持级船员培训14826人。
针对特殊船舶(如油轮、化学品船)的初次特殊培训达28789人,再有效培训4266人,显著提升船员安全操作能力。
内河船员培训覆盖全等级职务,形成“一类船长”到“二类驾驶员”的完整体系,2024年完成适任培训25618人。
国际影响力扩大,服务全球供应链
外派船员规模居世界前列
2024年,我国外派船员达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显著,为国际水上物流供应链稳定提供关键支撑。
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船员证书互认协议,船员职业资格获国际广泛认可。
高效保障国内航运需求
2024年,船员服务国内航行船舶16.7万艘,完成98亿吨货物运输任务,保障2.6亿人次旅客水上安全出行。
在沿海航运市场,具有海上服务资历的航行和轮机值班船员占比高达77.6%,需求稳定性凸显。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电子证照普及,便利船员职业发展
海事局推行船员电子证照,生成电子证书352万份,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优化适任考试内容与标准,提高证书“含金量”,适应航运新业态(如江海直达船舶、游艇操作)发展需求。
绿色航运人才培养加速
2024年,航运业电气化、自动化趋势推动电子电气专业招生稳定,同时针对绿色能源船舶(如LNG动力船)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为行业低碳转型储备人才。
未来展望:从规模增长到质量跃升
我国船员队伍已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阶段。随着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船员培训将更注重复合型技能培养(如电子电气与轮机融合、新能源船舶操作),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船员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这一庞大而专业的船员群体,将继续为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