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内容:规范派遣流程,严控境外就业风险
中国海事局针对中国船员在境外务工时频发的工资拖欠、工伤无人管等问题,明确要求船员必须通过正规海员外派机构派遣,并强调以下关键措施:
资质核查:船员需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官网或“海事通”APP查询机构资质,拒绝“黑中介”。
合同保障:正规机构需与船员签订书面服务合同或劳动合同,明确工资福利待遇、支付方式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保险覆盖:机构必须为船员购买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工伤后权益不受损。
应急机制:正规机构需建立突发事件处置制度,保障船员在境外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支撑:正规派遣显成效,应急响应护平安
典型案例:“FOUR PLUS”轮16名船员平安回国
事件背景:2025年1月26日,16名中国籍船员通过天津一家正规外派机构派遣至非五星旗船舶“FOUR PLUS”轮任职,在委内瑞拉因故被扣留。
应急处置:外派机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天津海事局、天津市外办及船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多方资源。
处置结果:经过86天努力,2025年4月21日,16名船员全部平安回国。
案例启示:正规机构通过完善的应急机制和多方协作,有效保障了船员权益,凸显了资质核查的重要性。
三、政策依据:法规护航,强化外派机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规定》,正规海员外派机构需履行以下义务:
资质要求:
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600万元人民币;
有3名以上熟悉海员外派业务的管理人员;
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服务规范:
与境外船东签订船舶配员服务协议,明确工资支付、社会保险、伤病亡处理等条款;
为船员提供任职前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
不得因提供就业机会而收取费用。
监管机制:
海事管理机构对机构资质实施年审,年审不合格者需限期整改;
机构需缴纳备用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或劳资纠纷。
四、风险警示:非正规派遣隐患多,船员需警惕
海事局提醒,非正规机构派遣的船员常面临以下风险:
权益受损:工资拖欠、工伤无人管等问题频发;
安全无保障:缺乏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突发事故后难以获得赔偿;
纠纷难解:非正规机构未建立应急机制,船员在境外孤立无援。
典型案例:2024年,多名船员通过非正规机构派遣至境外船舶,因船东破产导致工资被拖欠数月,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耗时耗力。
五、行动建议:船员、机构、监管多方协同
船员层面:
出发前核查船舶国籍和机构资质;
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
遇纠纷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12333)或“船员权益保障中心”求助。
机构层面:
严格遵守《海员外派管理规定》,规范服务流程;
加强船员培训,提升其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与境外船东、船员的沟通机制,及时核查并处理投诉。
监管层面:
海事管理机构加强资质年审和日常监管;
推动“谁派出,谁负责”原则落地,确保机构履行应急处置责任;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打击跨境劳务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