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其精心构建的覆盖21个港口城市的“一城一站”水上法律服务网络,已成为长江水上矛盾纠纷化解的“稳定器”。自运行以来,该网络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5%,切实维护了长江航运市场秩序和船员合法权益。
创新机制:“一城一站”织密服务网络
长江航务管理局立足长江航运实际,创新打造“一城一站”水上法律服务模式。在沿江21个港口城市设立水上法律服务站点,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服务网络。以宜宾为例,当地设立的“三中心”(水上法律服务中心、船员权益保护中心、多元解纷中心),整合了海事、司法、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实现了“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服务目标。
这种创新机制打破了传统单一部门治理的局限,形成了“行政+司法+社会”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执法互助,能够快速响应船员和航运企业的法律需求,为长江水上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典型案例:联动调解追回13万欠薪
近日,宜宾海事局通过“一城一站”服务网络,联动司法、人社部门,成功为8名船员追回被拖欠薪资13万元,成为该网络高效运行的又一典型案例。
据了解,这8名船员受雇于某航运公司,在长江宜宾段从事货物运输工作。然而,船东却以各种理由拖欠船员工资,累计金额达13万元。船员们多次讨薪无果,生活陷入困境。
宜宾海事局在接到船员求助后,迅速启动“一城一站”联动机制,联合司法、人社部门组成专项调解小组。调解小组第一时间与船东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欠薪原因,并向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拖欠船员工资的法律后果。同时,调解小组还积极协调航运公司,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督促船东尽快支付欠薪。
在调解小组的多次沟通和协调下,船东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支付欠薪。在调解现场,船东当场支付了80%的欠薪,剩余款项由航运公司提供担保,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结清。至此,这起拖欠船员工资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船员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科技赋能: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
除了构建多元共治的服务机制,长江航务管理局还注重科技赋能,推动水上法律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依托“长江航运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江小法在线”),为船员和航运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法律咨询服务。无论是合同纠纷、劳动权益保护,还是海商海事纠纷处理,船员们只需轻点手机,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建议。
线下,在103个政务自助服务点嵌入纠纷调解模块,船员和航运企业可以就近提交纠纷调解申请,实现“不见面咨询、零跑腿办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让船员和航运企业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
长江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一城一站”水上法律服务网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也呼吁广大船员和航运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长江航运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