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厦门港首批3个“好运”船员服务驿站在远海码头、海天码头和海翔码头正式投用。这一举措是厦门市落实服务关爱船员政策、推动船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旨在解决船员群体“下地难、出港难”等核心痛点,构建覆盖全流程的船员服务体系。
聚焦船员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厦门港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进出港船舶超11万艘次,上下船员约6.4万人次。针对港口远离市区、船舶靠泊时间短等现实问题,“好运”船员服务驿站以码头为前沿阵地,提供六大类核心服务:
理论学习与党建服务
驿站配备理论学习书籍、中英文阅读材料及线上学习终端,设置党建服务功能区,方便船员在靠港间隙开展党员活动、政策宣讲及心理健康讲座,强化党组织与船员群体的联系。政务办理与信息查询
设立海事政务自助服务区,提供政务办理指南、信息查询及常见事项咨询,实现“办事不用等”。同时,通过“海事通”APP等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线上化。交通接驳与出行保障
提供24小时免费通勤车、交通艇接驳服务,优化码头至市区的通勤路线,解决船员“出行难”问题。例如,海天码头驿站开通泊位至闸口的直达班车,提升通行效率。生活服务与休闲娱乐
整合快递外卖代收代寄、行李暂存、健身娱乐等功能,配备阅览室、棋牌桌、台球桌等设施,满足船员多样化需求。部分驿站还提供优惠住宿、短途旅游等服务。健康体检与权益保障
延伸后端服务链条,联合医疗机构提供健康体检,设立船员权益保障工作室、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等机构,畅通维权渠道,保障船员合法权益。技能培训与就业对接
联合行业协会、航运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及纠纷调解,助力船员职业发展。例如,福建省船员服务行业协会在驿站内增设“海上党员故事会”,增强船员职业认同感。
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全流程网络
“好运”船员服务驿站通过三大创新,推动服务升级:
“1+N”立体化服务体系
以驿站为核心,辐射船员换班、住宿、培训等N项延伸服务,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驿站与港口企业合作,为船员提供专属优惠,降低生活成本。全域码头服务指南
此前,厦门海事局已发布全港31个码头的服务指南,涵盖安全注意事项、通勤方式、便民信息等内容,其中外贸码头提供中英双语版本,为船员上下岸提供精准指引。智慧化服务平台
依托“海事通”APP、线上意见收集机制等工具,实现服务需求实时响应、政策信息动态推送,提升服务效率。例如,船员可通过APP查询快递、预约体检,减少上岸时间成本。
示范效应显著,助力产业升级
驿站启用后,预计每年可为超200万人次船员提供服务,后续将扩展至全港码头,形成覆盖登港、在港、离港的全流程服务网络。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船员职业环境,还为厦门打造船员产业发展全链条基地奠定基础:
吸引航运人才聚集: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厦门港对船员的吸引力,助力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以人文海港建设为抓手,促进航运、物流、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提供全国示范样本:作为长江以南首个跨区域、全流程船员服务网络,其经验有望在全国推广,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
未来展望
厦门海事局计划三年内实现全港码头驿站全覆盖,并探索将服务延伸至长江流域,构建“海陆联动”的船员保障体系。随着“好运”模式的深化,厦门港正从传统的交通枢纽向“船员友好型”国际航运中心转型,为全球航运业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