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京唐港区于2025年9月8日正式部署首台智慧生态机器人,该机器人集成“灵敏感知、快速决策、有力执行”三大核心能力,通过AI大模型与多模态传感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港口生态环境的智能化、精准化监管。以下为具体部署情况及功能解析:
一、核心功能:生态监测与污染防控
水质与油污监测
搭载高精度水质传感器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时检测水体pH值、溶解氧、油污浓度等指标,结合AI算法识别油污泄漏源,自动触发预警并定位污染区域。
案例支撑:在货垛喷淋作业中,机器人通过激光扫描货垛表面湿度,结合风速、日照数据计算含水率,动态调整喷淋量,避免过度用水导致的水质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
集成PM2.5、PM10、VOCs等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港口作业区粉尘、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同步上传至海事监管平台,为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支撑:喷淋作业覆盖面积达9万平方米,通过精准控制喷淋量,有效降低扬尘污染,空气质量改善率提升30%以上。
风险研判与避障
利用雷达测距与激光扫描技术,对误入作业区的人、车进行实时监测与风险分析,实现精准避障,保障作业安全。
二、技术亮点: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内核
自主决策与执行
机器人具备全程自主运行能力,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货垛扫描、喷淋、皮带巡检等任务,年节省维护运营工时8500小时。
机械设计创新:折叠臂可根据货垛高度自动调整姿势,臂架展开长度超30米,实现全货垛喷淋覆盖,解决传统喷淋作业覆盖不均、喷洒不及时的问题。
多模态数据融合
集成红外热成像、激光扫描、雷达测距等技术,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例如,通过识别货垛表面湿度、垛形及周边环境数据,科学计算喷淋需求,优化水资源利用。
海事监管平台联动
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海事监管平台,与唐山海事局“智慧海事体系”无缝对接,形成“终端监测-云端分析-决策反馈”的协同机制,提升港口生态治理效能。
三、应用场景:覆盖港口全链条作业
矿石码头生态监管
在京唐港区专业矿石码头,机器人通过喷淋作业抑制扬尘,结合水质监测防止货物冲洗废水污染海域,助力港口通过环保验收。
散货码头智能化升级
唐港股份以智慧生态机器人为切入点,推动无人机巡垛、水域机器人探伤、四足仿生机器人巡检等场景落地,实现散货码头作业半径几何级扩展。
绿色港口建设示范
该机器人是唐山港“5G+互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典型案例,为环渤海港口提供可复制的生态治理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四、行业影响:引领港口智慧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
效率提升
喷淋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货垛扫描时间缩短70%,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安全强化
通过高精度风险研判与避障系统,事故发生率降低90%,保障港口作业安全。
模式复制
唐山港计划在全港区推广智慧生态机器人,并输出至其他沿海港口,助力全国港口生态治理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