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交通产业高地。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初步构建协同联动、多跨融合的“交通人工智能体系”,实现大模型技术在智慧港航等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可复制的“山东模式”。
AI在港航领域的核心应用场景
智慧港口运营管理
推广智能岸桥、无人叉车等装备,建立设备智能调度系统,提升装卸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效率。
规模化应用自动驾驶集卡、AGV等运输装备,配套部署5G通信、北斗定位等基础设施,实现运输任务动态分配与路径优化。
典型案例:青岛港等重点港口已启动自动化码头升级,通过AI技术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作业精度与安全性。
港航一体化管控
构建港航调度指挥联动机制,优化船舶进出港计划编排与航道资源配置,推进作业流程标准化。
实现货物装卸、船舶靠离泊等全环节协同联动,提升港航整体运行效率。
创新探索:推进内河货运船舶编队智能航行,提高船舶过闸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减少安全隐患。
航道网运行监测与养护
构建覆盖水位、流量、航标状态等多维要素的实时监测网络,探索航道通航条件动态评估与导助航设施智能管理。
推动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装备应用,实现航道淤积、设施故障等风险的多模态特征提取与预测。
养护决策升级:通过AI算法优化内河航道智能巡查与管养决策,提高养护规划科学化水平,形成可复制的全省内河航道养护新模式。
船舶安全监管与违规识别
推广“水上智能卡口系统”,利用AI技术实时识别船舶违规行为(如超载、非法排污等),提升监管效率。
标杆案例:江苏海事局联合申报的“水上智能卡口系统赋能船舶安全监管”项目已获全国一等奖,为山东提供可借鉴经验。
保障措施与支撑体系
数据要素供给强化
构建全省统一交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推动公路、航道、枢纽等全域数据标准化建设。
打造智慧港航领域高质量数据集,融合交通监测、气象环境等多元数据,形成全链条数据资源池。
算力与模型支撑
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力体系,支撑大模型训练、推理与实时业务处理。
研发融合文本、图像、视频与传感器数据的交通多模态大模型,探索港航场景融合应用。
跨部门协同与制度保障
推进与公安交管、气象部门的应急指挥信息互联互通,建立跨部门预案协同更新与联动处置机制。
完善数据确权、交易、安全等制度规范,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预期成效与行业示范
效率提升:通过AI赋能,预计港口装卸效率提升20%以上,船舶过闸时间缩短30%,航道养护成本降低15%。
模式复制:山东将率先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为全国交通智能化转型提供示范样板。
安全强化:智能监管系统可实时识别90%以上船舶违规行为,显著降低水上交通事故风险。